期刊信息
曾用名:量子电子学
主办:中国光学学会基础光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家研究院
主管:中国科学院
ISSN:1007-5461
CN:34-1163/TN
语言:中文
周期:双月
影响因子:0.365217
数据库收录:
文摘杂志;北大核心期刊(2000版);北大核心期刊(2004版);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北大核心期刊(2017版);化学文摘(网络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1-2012);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3-2014);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5-2016);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7-2018);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9-2020);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分类:无线电电子学;物理学
期刊热词:
学术活动_第十三届全国光学前沿问题讨论会论文摘要集
周易文化与量子理论哲学耦合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周易》的阴阳爻变与八卦组合蕴含了一些自然科学思想,如今依旧值得我们进行探索。而分属不同学科的量子理论与《周易》文化原本相去甚远,前者是现代物理学前沿学科,后者是
《周易》的阴阳爻变与八卦组合蕴含了一些自然科学思想,如今依旧值得我们进行探索。而分属不同学科的量子理论与《周易》文化原本相去甚远,前者是现代物理学前沿学科,后者是中国传统哲学重要基石。但现代自然科学理论却与《周易》幽思有许多共通之处,尤其是《周易》文化中数理思想、变化思想与量子理论有许多的耦合之处,我们可以通过《周易》文化找到量子理论在中国千年前的萌芽。
一、象数符号与数理基础
《周易》的数理基础表现在哪里?易八卦以阴阳爻为记,阳爻象天、阴爻法地,天地生养万物,象征天地是阴阳之交融。《周易·系辞上》:“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1]三爻共在而成一卦,演而成八卦。自有天始,然后天演而有地,天地生人,三才既定,阴阳即安。象数符号就是《周易》的基础,“象数是一种数,故可以说‘数’乃是《周易》的基础”[2]。
八卦思想进一步建构,这种类似于代数的方式,继续丰富着自身的内涵,并体现在《周易》之中。《周易》吸收并发展了这种数学数理的基础思想,以积数的方式建立卦象模式,一共生成了从乾卦到未济卦的六十四个卦象。用以建构更加复杂、更加现象化物质世界,乃至精神世界。以经验性客观描述已知,用数理逻辑来推定未知,回归统一于数理。其立象以尽意式象数推定方式作为根本数理基础正是现代科学大厦之根基。量子理论(Quantum Theory)是一种科学理论,其基础必然是数学的,“科学理论只不过是我们用以描述自己观察的数学模型:它只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中。”[3]数学是它惟一实在。它是以数理模型为基础的,以数理基础数学模型作为一种系统建构性指称,在此基础上进行渐进式萃取扩充,是客观上坚实而牢固之基础。这种建构是数学模式的内涵和内在要求。“这种抽象的数学理论描绘出来的‘量子实在’,就其存在形式而言……是被建构出来的。”[4]以数学模型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建构一个描述与探索世界的方式方法,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对外延进行扩展以期推进对世界本质的认知。
量子理论所需要之数理空间与数量抽象以及所必须的逻辑缜密性,在《周易》也有所体现。《周易·系辞上》:“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5]事实上,《周易》基本内核就是以严谨数理逻辑体系来划分存在基础并抽象自然实在。《周易》所讲的存在立足于定在,而定在又建立于大衍之数,分而推及用之数。如同量子理论中,物理学家薛定谔(E.Schr?dinger)表述粒子光谱作出本征值即是经过经典哈密顿函数(Hamiltonian function)作出数学推理以及引入德布罗意物质波(De Broglie Wave),公式计算之后得到波动函数方程:
为哈密顿算符,En为能量本征值,r是坐标算符。薛定谔波函数公式是粒子光谱对象上的抽象,同时对抽象后的对象以经典公式形式表现的逻辑清晰而缜密的数理体系,而《周易》抽象性与逻辑性观念是与量子理论在性质上存在汇合的。数理基础是量子理论与《周易》的复归。量子理论在应对更加复杂量子存在“纠缠态”(Entanglement State)关系和更为细微粒子层面变化的同时,不断强化在已知领域的实践。言之及《易》以爻卦排序划分天地变化,以变化之天地作为数理基础之中的应在,以数理应阴阳与物质存在,同时在尝试表述未知事物,以原有数理为基础进一步细分万物属性和类属。正如辞曰:“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6]《周易》就是在此模式中尝试以六爻之变示意天地万物,将万物之象呈现于六十四卦象之中,其中增补变化莫不过是数理基础存在之下的自有变化。
二、阴阳相生与量子场论
宇宙混沌,阴阳相生。《周易·说卦》:“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7]《周易》明确提出了“阴阳相生”观点:《周易·系辞上》:“一阴一阳之谓道。”[8]“阴”就是万物混沌原初,“阳”是万物演变、万物生长混成。但是,二者断非绝对,划分界限始终是人,凡是眼耳口鼻等可以直观感受的事物就是阳,不能的则是阴。质言之,“阳”就是代表外显,“阴”代表内隐。外显和内隐的准绳还是人,但不是说其客观上是固定不变的,它们也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就认识论而言,阴阳有无概念外延取决于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的意识对于外在事物的判定作用。
文章来源:《量子电子学报》 网址: http://www.lzdzxbzz.cn/qikandaodu/2021/0303/538.html
上一篇:光的粒子性年李政道科学与艺术作品大奖赛获奖
下一篇:荧光试纸材料的研究进展